“十三五”時期100個重大專項,哪些跟醫療健康領域有關?
在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就“十三五”時期我國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進行了闡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未來五年的國家戰略意圖。針對此,新華社記者從5日提交全國人大審查的綱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來五年中國計劃實施的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涉及科技、裝備制造、農業、環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多個領域,將對我國經濟、社會和民生等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也會給國際社會帶來重大機遇。
其中,醫療衛生及大健康領域包括如下:
1)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低10%。每縣重點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
2)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3)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商用。
4)研制核醫學影像設備、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無創呼吸機等高性能醫療器械。
5)開發應用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醫療器械。
6)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先進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成為新增長點。
7)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此外,其他可能相關的項目
1)在優勢科研領域設立一批科學家工作室。
2)在重點學科領域培養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3)引進1萬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遴選支持1萬名左右急需緊缺的國內高層次人才。
4)每年培訓百萬名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
5)在全國建成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120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培養1000名高技能人才。
6)大力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納米功能材料等高端材料。
7)建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
8)加快構建車聯網、船聯網。
9)推動駕駛自動化、設施數字化和運行智慧化。